Thursday, November 18, 2010

推荐一些关于科技史和数学史的书

其实这些书目都是自然辩证法老师推荐读的,感觉挺不错的,放到这里分享下,但愿没有侵犯老师的知识产权:

林德伯格:《西方科学的起源》,王珺译,中国对外翻译出版公司,2001。
詹姆斯·E·麦克莱伦第三:《世界史上的科学技术》,王鸣阳译,上海科技教育出版社,2003。
伯特:《近代物理科学的形而上学基础》,徐向东译,北京大学出版社,2003。
柯林武德:《自然的观念》,吴国盛译,北京大学出版社,2006。
查尔默斯:《科学究竟是什么》,鲁旭东译,商务印书馆,2007。
托马斯·库恩:《科学革命的结构》,金吾伦、胡新和译,北京大学出版社,2003。
托马斯·库恩:《哥白尼革命》,吴国盛等译,北京大学出版社,2003。
卡尔·波普尔,《猜想与反驳》,傅季重等译,上海译文出版社,1986。
胡作玄:《第三次数学危机》,四川人民出版社,1985。
莫利斯·克莱因:《数学:确定性的丧失》,李宏魁译,湖南科学技术出版社,2002。
普赖斯:《小科学,大科学》,宋剑耕、戴振飞译,冯之浚、张念椿校,世界科学社,1982。
罗伯特·金·默顿:《十七世纪英格兰的科学、技术与社会》,范岱年等译,商务印书馆,2000。
罗伯特·金·默顿:《科学社会学》(上、下册),鲁旭东、林聚任译,商务印书馆,2003。
科尔兄弟:《科学界的社会分层》,赵佳苓等译,华夏出版社,1989。
吴国盛:《科学的历程》,北京大学出版社,2002。
吴国盛:《追思自然》,辽海出版社,1998。
吴国盛:《自然本体化之误》,湖南科技出版社,1993。
吴国盛:《让科学回归人文》,江苏人民出版社,2003。
吴国盛:《技术哲学讲演录》,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09。

风雨飘摇中的数学

注:这是自然辩证法老师要求写的一篇读后感。老师给了比较多的书目,叫我们选一本读,我选了莫利斯·克莱因《数学:确定性的丧失》一书,读完后,有点感触,所以把读后感也发到这里。顺便感谢下老师,虽然可我只上周上过一节,但上后才发现,上的和我想象的政治课完全不一样。老师讲的很生动,后面放的纪录片也很好,哎,真不应该翘那么多课的。

以下是读后感正文(有部分内容直接引自《数学:确定性丧失一书》):

风雨飘摇中的数学

《数学:确定性的丧失》读后感

每天,太阳总是准时的升起,准时的降落;每年,春夏秋冬,四季轮回。对于这一切自然现象,我们毫无条件的相信,对其确定性也毫不怀疑:我们不会担心明天太阳不再升起,明年春天不会回来。

同样的,就像对于自然,我们对于数学,以及数学模型化的物理规律,甚至远至建立在物理规律的发明创造,都毫不犹豫的相信。我们相信,1+1必然等于2,我们相信,路程等于速度乘以时间,我们相信,当我们按下开关时,灯就会如我们所愿的打开或关闭。仿佛一切的一切,都是那么确定,都是毋庸置疑的。

然而,但我看过莫利斯·克莱因(1908.5.1—1992.5.10)所著的《数学:确定性的丧失》一书,我才发现,我们所相信的一切的一切,其根基是如此的脆弱:我们现在对世界,对自然的认识,都是建立在数学的基础上;而数学本身的基础,却是如此的脆弱,整个数学,包括我们建立在数学之上对世界的认识,都处于风雨飘摇之中。

数学发展史以及三次危机

数学的发展史,就是一部追求真理的探索史,也是一部不断解决各种危机的历史。

真理的起源-古希腊的数学以及第一次危机

最早创建数学是古埃及和古巴比伦的一些先驱者们,但数学作为一个独立知识体系却是起源于古希腊。数学最早来源于经验,是经验的抽象,升华,和体系化。柏拉图,阿基里德这些伟大的思想者,通过对大量经验总结,对前人的数学知识的整理,以及独立深邃的思考,建立了一套较完备的整数理论以及几何理论。和整数理论相伴的,人们毫不怀疑的以为,自然界的任何数都可以通过自然数和自然数的比(即可约)来表示。直到出现第一次数学危机-无理数的出现。

大约公元前5世纪,不可通约量的发现导致了毕达哥拉斯悖论并最终导致了无理数的提出。当时的主流数学学派-毕达哥拉斯学派认为:宇宙间一切事物都可归结为整数或整数之比,毕达哥拉斯学派的一项重大贡献是证明了勾股定理,但由此也发现了一些直角三角形的斜边不能表示成整数或整数之比(不可通约)的情形,如直角边长均为1的直角三角形就是如此。这一悖论直接触犯了毕氏学派的根本信条,导致了当时认识上的"危机",从而产生了第一次数学危机。到了公元前370年,这个矛盾被毕氏学派的欧多克斯通过给比例下新定义的方法解决了,并最终导致了无理数的出现并且承认。

第一次数学危机对古希腊的数学观点有极大冲击。这表明,几何学的某些真理与算术无关,几何量不能完全由整数及其比来表示,反之却可以由几何量来表示出来,整数的权威地位开始动摇,而几何学的身份升高了。危机也表明,直觉和经验不一定靠得住,推理证明才是可靠的,从此希腊人开始重视演译推理,并由此建立了几何公理体系,这不能不说是数学思想上的一次巨大革命!

真理的繁荣-欧洲的数学复兴以及第二次危机

和文艺复兴相伴的是,整个自然科学的复兴,尤其是数学的复兴。在17世纪到19世纪这段时间里,欧洲出了许多数学巨星,包括牛顿,莱布列次,高斯等等。这些巨星的出现,让人们感觉这个世界是可以通过数学模型完美的描述的。有了这些数学知识,人们可以预测哈雷彗星下一次到来的时间,人们预测出了天王星的存在。这一切的一切,展示了数学的强大,我们仿佛已经可以通过数学掌控一切自然现象。然而,强大的数学在解决复杂的天文,物理问题一展神威之时,它本身却陷入了困境。负数,复数的出现,尤其是无穷小的出现,无不让数学陷入困境,出现了第二次数学危机。

1734年,英国哲学家、大主教贝克莱发表《分析学家或者向一个不信正教数学家的进言》,矛头指向微积分的基础--无穷小的问题,提出了所谓贝克莱悖论。他指出:牛顿在一些典型的推导过程中,第一步用了无穷小量作分母进行除法,当然无穷小量不能为零;第二步牛顿又把无穷小量看作零,去掉那些包含它的项,从而得到所要的公式,在力学和几何学的应用证明了这些公式是正确的,但它的数学推导过程却在逻辑上自相矛盾.

直到19世纪,柯西系统地发展了极限理论。柯西认为无穷小量应该是要怎样小就怎样小的量,因此本质上它是变量,而且是以零为极限的量,至此柯西澄清了前人的无穷小的概念,另外实数理论,集合论的建立,也把无穷小量从束缚中解放出来,第二次数学危机得以基本解决。

真理的完备之路-第三次数学危机

进入19世纪,极限理论,集合论的提出和完善,使得人们以为数学理论已经走向完美,但是,就在人们为数学庆功之时,几个悖论的提出,让人们对数学的信心跌入低谷,数学的确定性受到了前所未有的挑战,数学真正走到了风雨飘摇的边缘。数学理论遇到了第三次的危机。

数学史上的第三次危机,是由1897年的突然冲击而出现的,到现在,从整体来看,还没有解决到令人满意的程度。这次危机是由于在康托的一般集合理论的边缘发现悖论造成的。由于集合概念已经渗透到众多的数学分支,并且实际上集合论成了数学的基础,因此集合论中悖论的发现自然地引起了对数学的整个基本结构的有效性的怀疑。

真理确定性的丧失

1897年,福尔蒂揭示了集合论中的第一个悖论。两年后,康托发现了很相似的悖论。1902年,罗素又发现了一个悖论,它除了涉及集合概念本身外不涉及别的概念。罗素悖论曾被以多种形式通俗化。其中最著名的是罗素于1919年给出的,叫做“理发师悖论”。理发师宣布了这样一条原则:他给所有不给自己刮脸的人刮脸,并且,只给村里这样的人刮脸。当人们试图回答下列疑问时,就认识到了这种情况的悖论性质:"理发师是否自己给自己刮脸?"如果他不给自己刮脸,那么他按原则就该为自己刮脸;如果他给自己刮脸,那么他就不符合他的原则。

罗素悖论使整个数学大厦动摇了。无怪乎弗雷格在收到罗素的信之后,在他刚要出版的《算术的基本法则》第2卷末尾写道:"一位科学家不会碰到比这更难堪的事情了,即在工作完成之时,它的基础垮掉了,当本书等待印出的时候,罗素先生的一封信把我置于这种境地"。于是终结了近12年的刻苦钻研。

承认无穷集合,承认无穷基数,就好像一切灾难都出来了,这就是第三次数学危机的实质。尽管悖论可以消除,矛盾可以解决,然而数学的确定性却在一步一步地丧失。现代公理集合论的大堆公理,简直难说孰真孰假,可是又不能把它们都消除掉,它们跟整个数学是血肉相连的。所以,第三次危机表面上解决了,实质上更深刻地以其它形式延续着。

数学家们认识到他们的工作面临一个更严峻的危机。当然,他们不打算袖手旁观,坐视几个世纪的努力毁于一旦。因为坚固性依赖于为推理所选定的基础,很明显,只有重建全部基础才能挽大厦于将倾。在重建后的数学基础上,逻辑和数学公理都必须加强,因而建造者们决定将基础打得更深些。不幸的是,在以什么方式,在什么地方加强基础这一点上,他们没能达成一致。每个人都认为自己能确保坚实性,每个人都想按自己的方式重建。结果是产生了一片既谈不上巍然,又无坚实基础,无规无矩,四处展翼的危房,每一翼都自称数学的唯一殿堂,每间房屋都藏有数学思想的奇珍异宝。这一切,让数学变得愈加不确定,前途愈加不明。

数学将往何处去

第三次数学危机导致了数学发展到这样一个阶段:逻辑主义、直觉主义、形式主义和集合论公理化主义都各执一见,都觉得自己的理论可以更好的解决危机,更接近真理。哪一种可以被合适地称之为数学,人们各执己见,而且,每一种数学结构都有某种程度上截然不同的上层建筑。因此,直觉主义者在他们应该接受什么作为基本的、合理的直觉问题上意见不一致:仅仅只有整数还是也包括一些无理数?排中律只适用于有限集合还是也可用于可数集?还有构造性方法的概念问题。逻辑主义者则单一地依赖逻辑,而且对于可约性公理、选择公理及无穷公理还怀有疑虑。集合论公理化主义者则可以沿几个不同方向中的任一个前进,这取决于他们对选择公理和连续统假设的取舍。甚至形式主义者也能遵循不同的路径,其中一些有别于将用于建立相容性的元数学原理。

逻辑主义者、形式主义者和集合论公理化主义者都依赖于公理化的基础。在本世纪头几十年中,这种基础被拥为建立数学的可以选用的基础。但是哥德尔的理论表明,没有一个公理体系可以包含属于任何一种结构的所有真理, 勒尔海姆-斯科伦定理则表明每一个体系包含的真理比预计的要多。只有直觉主义者才能不在乎公理化的方法所提出的问题。所有这些关于哪个基础最好这一问题的不一致和不确定性以及缺乏相容性的证明,就像达摩克里斯之剑一样悬在数学家头上。无论一个人接受哪种数学哲学,他都冒着自相矛盾的危险。

对数学大厦这几种相互抵触的方法揭示了这样一个主要事实:不是只有一种而是有很多种数学,数学这个词应从多种意义上进行理解,也许可用于任何一种方法。哲学家桑塔亚那曾经说过, “不存在什么上帝,上帝也是凡夫俗子。”今天,我们可以很肯定的说,不存在这样一种被普遍接受的数学理论,数学发展的方向愈加不确定了,数学,正处于风雨飘摇状态之中。

不过无论如何,人类对数学的探索,对真理的追求之路会一直走下去:也许我们无法真正掌握真理,或者真正的真理并不存在,但是我们可以让我们的认识接近真理,让我们的认识更接近自然的规律。

路漫漫其修远兮,吾将上下而求索!

Wednesday, November 10, 2010

[转]东京大学开发出超柔有机晶体管

本博主感言日本人真NB,反观中国的IC领域,基本处于追赶状态。并且即使追赶,貌似差距都是越来越远。前几天和国外同学邮件,聊到他们现在在做PCM(phase change memory),而我这概念之前听都没听过,并且之后有意的问了下实验室做物理和全定制的,貌似也没听过。我们作为国内做芯片的国家队(也许是自封的)尚且如此。另外,在水木看到一个关于美洲豹和天河的比较,下面这个观点很震撼,也许可以解释中国落后的一部分甚至主要原因:

本质上天河和MD的豹子研发目的是不同的
豹子:  计算软件-》提炼计算模型-》设计内部互联架构-》开建
天河:  跑分软件-》分析上一代跑分机瓶颈 -》开发大水管-》开建

以下是转载的正文:      

原文链接:http://china.nikkeibp.com.cn/news/semi/53997-20101109.html 

     东京大学的研究小组开发出了曲率半径仅为0.1~0.3mm、“即使折起来或揉成一团性能也不会劣化的超柔(Ultra-Flexible)”有机 CMOS环形振荡器(Ring Oscillator)和TFT阵列薄膜(Array Sheet),并试制出了医用导管。设想应用于直径2mm左右的血管内部凹凸处的检查和覆盖人体皮肤表面使用的各种医用传感器等。论文已刊登于《Nature Materials》2010年11月7日的在线版上。该产品还将出现在2010年12月发行的杂志封面上。
开发该产品的是东京大学研究生院工学系研究科、电气系工学专业的染谷隆夫教授和关谷毅讲师的研究小组注1)。该研究小组此前曾开发出过安装在柔性有机TFT阵列薄膜上的多种功能器件。
但是,包括染谷及其它研究小组的试制实例在内,原有的高柔性有机晶体管薄膜领域存在以下几个课题。(1)弯曲半径最小只能达到0.5mm,一般情况 下,数mm已经为极限值;(2)驱动电压与弯曲半径之间存在此消彼长的关系,在弯曲半径为0.5mm的情况下,驱动电压高达40V;(3)除了采用转印法 之外,实现CMOS电路较为困难且量产性较低;(4)难以实现微细化,工作性能存在极限,等等。此次染谷等研究人员解决了上面提到的所有课题。
具体来说就是把弯曲半径最小缩小到了0.1mm,为原来的几十分之1~1/5,通过将栅极绝缘膜厚度从原来的500nm大幅降为5~6nm,驱动电压 降低到了2V左右,不到原来的1/10。另外,由于开发出了在室温或100℃以下制造较薄的栅极绝缘膜、半导体和各电极的工艺,因此在不耐热的超柔 (Ultra-Flexible)基板上直接制作CMOS电路便成为可能。另外,由于能够降低驱动电压,有机晶体管按照缩放比例(scaling)实现制 造工艺微细化的效果也令人期待。
事实上,此次制成的5段有机CMOS环形振荡器在低电压驱动的情况下,实现了每段延迟仅为4.5ms的“全球最快速度”(染谷)。通道长为20μm。
CMOS电路中使用的p型有机半导体采用了并五苯。迁移率μ高达0.5cm2/Vs。另一方面,n型有机半导体采用了氟代酞菁铜(F16CuPc)。虽然μ为0.02cm2/Vs,与并五苯有一定差距,但“这种程度的差距可以在电路方进行补偿”(染谷)。
通过在凹凸不平的基板上涂布“粉底”实现平坦化
此次开发的最大要点是,在保证高成品率的同时减小了栅极绝缘膜的厚度,从而降低了驱动电压。同时,这也得益于薄膜基板大幅实现了平坦化。
在厚度为12.5μm、有几十nm凹凸的市售聚酰亚胺基板上,采用旋转涂布法涂布上聚酰亚胺前体,然后加热到180℃,这种前体就变成聚酰亚胺,在遮 盖住基板凹凸不平之处的同时,也与基板融为一体。平坦化后的凹凸处“为0.2~0.3nm左右,平坦程度几乎达到原子级别”(染谷)。因此,凭借可与利用 硅基板时相匹敌的可靠性,有望制造较薄的栅极绝缘膜和更高性能的半导体。(记者:野泽 哲生)
注1)该研究获得了科学技术振兴机构(JST)战略性创造研究推进业务(CREST)课题解决型基础研究的资金援助。

开发的超柔TFT阵列薄膜。聚酰亚胺基板厚度仅为12.5μm。摄影:关谷毅(点击放大)

折成一团的该薄膜。即便如此,其性能也不会劣化。摄影:关谷毅(点击放大)

制成5段CMOS环形振荡器的薄膜。摄影:关谷毅(点击放大)

制成具备压力传感器功能的直径约2mm的导管。照片由东京大学提供(点击放大)

具备压力传感器功能的导管的构造模式图。图片由东京大学提供(点击放大)

在导管上螺旋状缠绕的TFT阵列薄膜示意图。图片由东京大学提供(点击放大)

Saturday, November 6, 2010

扣扣保镖初体验(附扣扣保镖下载地址)

今天看到CB上采访马化腾的文章,文中马化腾说扣扣保镖几天就感染了20 000 000用户,说不采取措施的话,将会感染80 000 000万用户,我很好奇,扣扣保镖到底有何厉害之处,能让那么多人感染。于是,我也想被感染一次,于是去下扣扣保镖。

360官网早就自己把扣扣保镖阉割了,自然没法下,搜到一个pchome的链接,谁知下载时提示已删除(看来QQ的能量很大啊),搜了半天,终于搜到一个可用的链接,发现保镖还是挺小的,才几M,速度,安装,启动(保镖自动会体检)。

启动QQ,很遗憾,没看到他俩打架。。。。

启动后,QQ提示一如既往的“安全扫描”(我个人主观以为必然扫描过用户数据,起码在揭露之前会),并且没法关闭,正想骂这扣扣保镖有何用,切到扣扣保镖一看,原来扣扣保镖所有功能默认都是关闭的,除了检测QQ完整性,避免QQ被感染(想到网上的一句话,“忽然觉得360和腾讯真是情深似海,爱恨交加。即使到了公开对立的程度,启动QQ的时候,360仍然一如既往地保护着他,为他扫描盗号木马。你爱一个人,爱到恨得地步仍然舍不得他受伤。我掩面泪奔……亲爱的,我要做你的360!!!”)。

体检完了,说我电脑有30+个问题,第一个就是说未装360,直接pass,其他的就是说有些QQ功能未优化,如广告屏蔽,速度将这些功能全开,重启QQ,看是否生效,异或是否打架。

很遗憾,QQ还是没有看到他们打架,莫非我装晚了,他们真的又和好了。

体验新的,在扣扣保镖下保护的QQ,点一个好友,发现聊天界面的广告没了,真清爽,用了QQ半个小时,没有看到弹窗新闻,弹窗广告,真爽!!并且QQ功能貌似都还正常。

再次,个人推荐一下各位害怕被QQ扫描隐私的网友(强调一下,QQ扫描用户隐私我没有证据,只是网上有的说有证据,并且我也主观认为他会),并且不想看到QQ一堆弹窗广告的用户可以使用一下扣扣保镖,感觉真的很不错。

但是,个人不保证扣扣保镖不会扫描用户隐私。另外,个人不推荐安装360安全卫士,太大了,并且也害怕被扫描,个人推荐微软的MSE。

鉴于网上大部分的扣扣保镖下载链接都被删了,我在这里附一个下载地址:


最后附一张扣扣保镖和QQ亲密共存的艳照

Tuesday, November 2, 2010

字如其人

今天看了李政道为南方科大题写校名的新闻,感觉李政道先生写的字还很不错,好奇的搜了一下杨振宁的题词,一看,果然惨不忍睹,又是童体字。哎,真是字如其人啊。。。

附图:

杨振宁的题词,来源:中关村中学(感概一下,当年中关村中学还叫科大附中,现在不仅和科大一点关系都没了,和科院的貌似也没什么关系了,这也算是科大没落的一个见证吧)

李政道的题词:

 



Friday, October 29, 2010

HPC China 2010参会小记

今天跑去国家会议中心参加了HPC China 2010(其实是去打酱油和蹭饭的…),简要的记录一下。

上午八点从青年公寓出发,谁知路上堵车,九点才到,还以为要错过李国杰院士8:30的报告了。幸好组委会将李国杰的报告和AMD主题演讲对调了

今天上午的议程如下:

08:30-09:00 大会报告6:李国杰 中国工程院院士,中科院计算所所长)
《HPC和云计算--兼谈加强计算机系统研究的必要性》
09:00-09:30 AMD公司主题演讲
09:30-09:55 大会报告7:Douglas Neal Ball(The Boeing Company)
《The Use of CFD in Aircraft Design-Past, Current and the Future》
09:55-10:25 大会报告8:孙家昶(中国科学院软件研究所首席研究员)
《千万亿次高性能计算的挑战与思考》
10:25-10:40 茶歇
10:40-11:10 联想公司主题演讲
11:10-11:30 Mellanox公司主题演讲 《Paving the Road to Exascale
——为实现百万万亿次计算铺平道路》刘通
11:30-11:55 大会报告9:Merle Giles(NCSA)《Overview of HPC at NCSA》
11:55-12:15 浪潮公司主题演讲
12:15-12:40 大会报告10:Robert Clay Singleterry Jr (NASA Langley Research Center)
《NASA High Performance Computing (HPC) Directions,Issues, and Concerns: A User's Perspective》
12:40-13:30 午餐

其实我今天来的主要目的是来听李国杰院士的报告(说来惭愧,在科大,他是我们的系主任,在计算所,他是我们的所长,但是他的报告我一个也没听过,虽然他是我在计算机领域最敬佩的一个人之一…),由于堵车,赶到那已经九点了,本来以为又要错过他的报告了,幸好,组委会将他的报告和AMD主题演讲进行调换。我们刚到的时候AMD的主题演讲正快结束了。

李院士的报告题目为:《HPC和云计算--兼谈加强计算机系统研究的必要性》,其实他这篇报告的重点是“兼谈”部分--计算机系统研究。他提到的几个观点令我很深刻,在此记录一下:

  • 关于云计算,他说,其实很早就出现过,只是08年出现了商务模式的转变并开始热炒,2009年达到顶峰,2010又走入冷静期,或曰成熟期。之前的云计算服务,主要有两个缺点,那就是只对大客户提供,导致个人和小企业无法使用,从而无法大规模推广。云计算的本质是,资源虚拟化加并行计算,真正使云计算得到大规模应用的是虚拟化技术的应用,导致能够提供一个屏蔽软硬件环境差异的,对用户统一的平台(这让我想到我这个博客的后台就是基于云计算平台GAE的,其平台就是基于python 或者 java虚拟技术的),从而达到大规模应用。
  • 谷歌其实不是做搜索的,其实是做并行计算的(更严格讲,是做计算机系统的)。他讲到当年李开复刚到google时去找过他,李开复说,google 表面是做搜索,实际上的核心技术是并行计算(包括海量数据中心以及海量数据处理),所以他需要计算所做结构的人才。
  • 之前的体系结构的研究,导致了出现了软硬件的划分,定点浮点的划分。桌面应用的普及,导致了针对桌面应用的指令集出现。当今的云计算,以及各种网络应用等并行技术的出现,必然会导致定义新的体系结构和指令集(这让我想到Sun 公司的Nigarra处理器,也许算是对网络应用的一种尝试)。云计算还有一个不能解决的问题就是,自然界的应用千差万别,无法用一种通用的结构来计算。
  • 现今,计算机系统的设计,“带宽墙”比“存储墙”,“功耗墙”更严重。为了解决(或者说缓解)这个问题,他提到了胡伟武老师今年在斯坦福举行的Hotchips所提到的XPU观点,同时也提到了3B上的DMA技术。李院士讲完后,之后依次有来自波音公司,联想公司,NCSA,NASA,软件所等的报告,但我或者由于英语差听不懂,或者不感兴趣,没有仔细听。其中联想的首席科学家祝明发之前在一个师兄答辩会上见过,今天是第二次见了,其主要讲了Extra Flops的超级计算机的构建。在这些人的演讲中,只是有一个观点印象比较深:
  • 来自软件所孙家昶院士的观点,那就是代数化工具并不能解决所有计算问题,有时利用物理原理(即所求解问题本身的物理规律)能够很快的解决(不过其实这观点我没有听懂)。

最后,附几张图:

    主会场:


    AMD 主题演讲:

    李国杰院士演讲:

    The Boeing Company 的Douglas Neal Ball的演讲:

    茶歇,几个老外在讨论什么:

    来自NCSA还是NASA的演讲:

    Nvidia展台:


    最后一张,压轴,ws的哥站在世界上最快的计算机(没有之一)-天河一号旁:

    更多图片请看:

Tuesday, October 26, 2010

香山行

昨天翘课去了趟香山,算是见识了举国闻名(貌似没有举世闻名,因为老外很少,不像长城)的香山红叶,结果有点失望,感觉也不过如此。不过,既然去了,传些照片mark一下。

山下的湖,名字忘了

P1000441

上山中,看到了红叶,有点兴奋,可惜不是枫叶

P1000463

红叶没怎么看到,看到一些红果,感觉不错,拍之

P1000488

终于看到了树上的红叶,可惜还不是枫叶

P1000539

历经千辛万苦,终于看到真正的红叶,枫叶!!!尽管没全红:

P1000605

全景一张,本来拍了几张全景,但发现由于失误,回来都无法合成,杯具

全景1

Saturday, October 23, 2010

由SB的天地图想到的

今天在reader上看到说有一个国家队-“天地图”上场了,忍不住试用了一下,试用完后,忍不住想骂一句SB。

延续了中国官方一贯传统,IE only,插件泛滥(CCAV的国家网络电视台也是如此,并且兼容性极差,我就没在我电脑上成功装过那IE的插件),一个先上两张sb图(还有其他sb之处,在此就不细述了,想了解的自己体验去):

其实,无论是从技术上来讲,要实现兼容其他浏览器并不是难事,但为什么他们不做呢。我不由想到前几天ICT的几个在银行的做开发的师兄的抱怨。

他们说,在那里,你会不会做事不重要,关键是你要会不会体察领导的意思,很多事,领导虽然叫你做,其实他是不希望你去做好,做好了你以后就惨了(具体原因没讲,莫非一次做好,以后会断了财路,要慢慢的,分阶段做,以便更好想国家要钱,纳税人要钱)。在如此环境下,人人都必须体会领导的心思(领导的心思,除了钱,啥也没有),哪还有心思认真做事,更何谈做出创新的东西。

说到这里,不由的想到cnbeta上关于天地图的评论:

这配色 这字体 这读入速度...绝了...换个说法叫改进空间很大啊 =_=

是啊,改进空间很大,也就是意味着继续吸纳税人的钱的空间很大!

至于为什么会造成这种情况,两个字,体制,具体不多说。

Micolog添加自定义模块

有时,我们的博客需要经常更新一些模块的内容,如广告栏,以及一些其他不同的人设置不一样的工具。为了方便管理,这些模块最好都要移到后台,这样就可以经常更改模块内容而不用更改博客源码重新上传。之前,我在colin-young的博客上看到了一篇如何后台管理侧边栏模块的文章,受此启发,我想也可以把任何位置的模块都实现后台管理,经过尝试发现可行,具体效果直接看本文的中间和下面,左边的广告条以及aboutme就行了。在此简述一下实现方法(和colin-young的方法几乎一样,只是将其推广了)。

  • 在“\micolog\model.py”搜索“blognotice=db.TextProperty(default='')”,在其后加入:
     YouModelName=db.TextProperty(default='') 



  • 在“\micolog\views\admin\setup.html”搜索“blog.blognotice”,在30行处关于设置blognotice的代码,仿照其语法,添加如下代码:
    <tr valign="top">
    <th scope="row">{% trans "YouModelName:"%}</th>
    <td><textarea id="YouModelName" style="width:95%" cols="45" rows="2" name="YouModelName">{{blog.YouModelName|escape}}</textarea>
    </td>
    </tr>



    继续搜索notice,大概170行有如下代码

    <input value="title,subtitle,...,default_link_format,blognotice" type="hidden" name="str_options" />

    在blognotice附近添加你的模块名


  • 在需要调用该模块的地方,如sidebar.html,single.html等模板文件中,加入调用代码:
    <div id="YouModelName" class="widget widget_YouModelName">
    <h3>YouModelName</h3>
    <ul>
    {{blog.YouModelName}}
    </ul>
    </div>



  • 上传部署,在后台即可以看到模块设置了,支持任何html标签(注意,不能够转义,默认的blognotice转义了,即上面那步为{{blog.YouModelName}}而不是{{blog.YouModelName|escape}})



Done & enjoy~

Friday, October 22, 2010

Google releases the in-page analytics

Today, when i check my google analytics account, I find a new funtion of analytics:in-page analytics.

Here given a preview of my blog‘s in page-anlytics:

image

In the official blog of google analytics, it is introduced as following:

When looking at Google Analytics reports, sometimes it’s difficult to visualize how visitors navigate on a given website page. To make this visualization easier, some users keep the website open in another browser tab so they can reference it while looking through reports. Others rely on the Site Overlay report in Google Analytics, which, admittedly, hasn’t worked as well it could.

In-Page Analytics. With In-PageAnalytics, you can see your Google Analytics data superimposed on your website as you browse.

You can find the full announcements at the google anlytics blog.

Thursday, October 21, 2010

Some opensource projects create by me

On this page, i will place some open source projects created by me~

And all source codes  are licensed by GPL3.0.

Projects created by when i am an undergradute student of USTC:

  • An PWM generater ip core:this is a ip core writen in verilog lauguage aimed at generating pwm wave at real time.You can download the source code of the project in the following address:
  • An 8088 IP core writen in verilog, this is a opensource ip core create by HaoxiangLi and me,the ip core has implemented 40+ 8088 instructions.You can view the project home in Google Code. And you can download it from my Skydrive:

Wednesday, October 13, 2010

Feeling Words

开文一篇,用于记载一些平时看到,感觉挺有道理的话:

Most important, have the courage to follow your heart and intuition.

--Steve Jobs Stanford Commencement Speech 2005

Don't let the noise of others' opinions drown out your own inner voice.

--Steve Jobs Stanford Commencement Speech 2005

孤单是一个人的狂欢,狂欢是一群人的孤单。

-- 阿桑《叶子》

孤独是人的宿命,它基于这样一个事实:我们每个人都是这世界上一个旋生旋灭的偶然存在,从无中来,又要回到无中去,没有任何人任何事情能够改变我们的这个命运。

-- 周国平《爱与孤独》

下君尽己之能,中君尽人之力,上君尽人之智

--《孙子兵法》

没有比漫无目的地徘徊更令人无法忍受的了

-- 荷马史诗《奥德赛》

等待是最漫长的绝望,绝望是最完美地等待

--未知来源

more adding...

组会随感

今天下午开例会,在讨论中,感觉受益匪浅,自己也有一些体会,写日志一篇mark之。

1.关于选题:

计算机作为一门工程学科,选题其实最大的来源还是工程实践,也就是工程中碰到的一些问题。但是,作为学术研究来讲,就需要把工程中的具体问题挖掘出来,形成一类问题,或者说一个问题模型。比如说,我们在芯片设计中会碰到关于两个时钟域的同步问题,也许从工程角度,我们可以找到一个很简单的方法解决,某个时钟域每隔一定时间发送时钟信息给另外一个时钟域;但是,从研究角度,我们就可以对其进行抽象:其实这问题的本质是一个分别分布式系统的时钟同步问题,这又涉及到了各种情况,节点数的多少,消息传递的延时与误码率,时钟频率是否相同,等各种情况,当我们想到这一层的时候,我们的一个小工程问题就已然变成一类问题或者一个问题模型,其应用领域也大大扩宽。

另外,就是要注重选题对整个学科的意义,这一点对于做理论(发JACM这类的期刊)的尤其重要,比如说上面的时钟问题,其意义就非常重大,现代计算机的任何运算都是通过时钟来同步的,对于分布式系统来说,时钟同步就至关重要。(其实,正如cyj师兄所言,时钟问题在很多领域都是一个大问题,比如说在物理学,把时钟问题搞清楚了,相对论也就出来)。

2.关于问题的切入点

对于大部分问题,其可研究的方面有很多,还是拿上面的时钟同步问题来讲,我们可能关注同步的误差,也可能关注同步时间,对于同步所耗的时间,可以细分为平均同步时间,最优以及最差的同步时间。

由于精力与文章篇幅所限,我们不可能对问题的任何方面都去考虑,任何方面都得到一个最优解。这时候就要求我们要从某一个角度去切入。个人认为,最好的切入点就是该点是一个大家普遍关注的点,并且之前没人做过(别人做过的,去优化,除非有本质的提高,比如O(N)变成O(logN)否则意义都不大),比如说同步时间(之前很多文章都是对误差进行讨论)。

当然,切入问题的最高境界就是发现新的问题,新的领域,比如说关系数据库,图灵机模型,不过,这只是天才才能做到,我等庸人不提也罢。

3. 关于问题模型的建立

当问题切入点确定以后,就必须要对所研究的问题进行数学建模,为了简化模型,在对问题结果影响不大的情况下,我们可以在模型中舍弃一些次要参数。

有时候,即使对某些参数进行了舍弃,模型可能还太复杂,这时候我们可以考虑对模型中的某些参数进行限定。而这种限定有的不会减少模型的适用性,有的则会。

还有一个方面的考虑就是纯功利性的,那就是为了使我们所用的算法的结果更好,更有震撼力,从而文章更容易发表,也需要对某些参数进行限定(也许以后的优化工作就可以集中于减少这种限定)。

4. 关于结果的展示

当问题模型建立好后,并且我们采用了某种算法进行解决后,就需要展示结果了。

首先,展示的方式,对于理论问题,则往往只需要理论计算和证明;而对于工程问题,最重要的是试验结果(虽然很多实验结果都是在特定参数呈现的),当然,有理论支持更好。

实验结果展示的另一个方面,就是对比,要是前人有做过类似工作,就必须和前人比,尽管可能其切入点不一样。倘若没有前人做过,就必须找一种比较容易想到的算法进行比较。

That’s all~

 

btw:小记一下今天看到的雷事:

今天在未名空间看到一个新闻,讲的是我D的记者招待会,有以下雷人内容:

记者:  LiuXB妻子LiuXia为何被软禁?
马朝旭:我不认识你提到的这个人,你说的情况我也不了解。
记者:  难道你不知道LiuXB吗?
马朝旭:你刚才说的是他妻子。

我觉得甚雷,于是在oops-tech group 上分享了,谁知道,grapeot速度回复了一条更雷的:

和一个单纯MM聊天

“你知道武藤兰么?”

(MM摇头)“不知道” 
“你知道小泽圆么?” 
(MM摇头)“不知道” 
“那你知道宋慧乔么?” 
(MM大吃一惊)“她也拍那种东西?”

雷事完了,最后说一句,做人莫装纯,装纯遭人轮,人如此。。。

dolphin-crash

Wednesday, October 6, 2010

博客搬家:导出live space 到micolog或者wordpress

前段时间,微软宣布将停止live space 的服务,建议用户转移到wordpress,但是对于有些用户,比如说向我们这些用GAE+micolog搭建独立博客的用户,并不像直接搬到wordpress,或者由于各种原因,不想把live space的数据马上删除(默认转到wordpress,live space数据会删除)。因此,找一个能够把live space数据导出到micolog格式或者wordpress格式就很有必要。

我在网上找了下,终于找到了一个叫Live-space-mover的工具,并且成功的将live space 导出到micolog和wordpress,在此简要的记录一下过程。

准备工作:

1.设置live space日期格式:

重要的是让WindowsLiveSpace和Wordpress的日期格式一致,这里我两个设置的是2010/10/7。在WindowsLiveSpace中,我的时间格式是10:43,设置的路径是“选项”->“常规”->“日期和时间格式”:

image

另外,在“选项”->“日志”->“显示日志日期”选项中,勾选“在页首出显示日志发布日期”。

2.安装python:

我使用的是python2.5.2+Beautiful Soup 3.0.6,Python 2.5.2的官方下载地址在:

http://www.python.org/download/releases/2.5.2/

下载后若在命令行敲python说命令没找到,则要手动将python路径添加到环境变量,或者后续命令时把python路径敲全。

3.下载Beautiful Soup 3.0.6:

Beautiful Soup 3.0.6是一个解析HTML页面的类库,接下来那个下载博客文章的脚本需要用它。下载地址:

http://www.crummy.com/software/BeautifulSoup/download/3.x/BeautifulSoup-3.0.6.tar.gz

解压到一个文件夹,比如D:downloadBeautifulSoup-3.0.6。你将看到BeautifulSoup.py等几个脚本。

4.下载Live-space-mover:

Live-space-mover这个脚本,能够把WindowsLiveSpace中的所有文章和评论等,生成一个Wordpress能够识别的XML文件,以实现博客搬家的目的。下载地址:

http://code.google.com/p/live-space-mover/downloads/list

现在的最新版本是live-space-mover.1.8.zip。解压到Beautiful Soup 3.0.6的目录。在BeautifulSoup-3.0.6目录下,你应该看到脚本live-space-mover.py。


上述3,4两部,大家若嫌麻烦可以直接下载我打好包的Beautiful Soup 3.0.6+Live-space-mover,下载地址:

http://cid-264d14feb8ab1b38.office.live.com/embedicon.aspx/.Public/code/BeautifulSoup-3.0.6_live-space-mover.rar

搬到micolog或者wordpress:

1.导出live space:

在cmd下,cd到BeautifulSoup-3.0.6目录,若时间格式和我的一样,直接运行:

python live-space-mover.py -s http://yourSpaceName.spaces.live.com/

若时间格式后面还有秒,运行:

python live-space-mover.py -s http://yourSpaceName.spaces.live.com/ -t “%m/%d/%Y %I:%M:%S %p”

其中youSpaceName是你的博客名。倘若环境变量中没有python,则把python的路径输全即可,如:

D:\Program Files\Python25\python.exe live-space-mover.py -s http://yourSpaceName.spaces.live.com/ -t “%m/%d/%Y %I:%M:%S %p”

2.导入到micolog或者wordpress:

倘若是导入到wordpress,可以直接导入(tools->import->wordpress格式),只需设置一下作者即可。

倘若导入到micolog,则需要手动把一些中文post_name改成拼音或英文,如:

 <wp:post_name>中文</wp:post_name>




改成:



 <wp:post_name>english</wp:post_name>




否则或出现对应item没导入进去,有些文章会缺失。



wordpress评论也能够完美导入,但micolog貌似不能,我从wordpress导入到micolog也不能导入评论,所以这应该是micolog导入功能不够完善所致。




done & enjoy~

Hello world!

Welcome to WordPress.com. This is your first post. Edit or delete it and start blogging!

适用于micolog的windows live writer语法高亮插件

对于我等码农来说,在博客上贴代码是家常便饭,为了让代码更好看,代码高亮是必须的,作为离线博客最常用工具,windows live writer这方面的插件有不少,但很遗憾的是,我在网上花了九牛二虎之力,也没搜到适合我的博客平台micolog的语法高亮插件。


既然放搜狗不行,那只好自己动手,丰衣足食。于是我找了个适用于wordpress的语法高亮插件,将其更改了下,貌似原来的名字叫做HiLi,现在已经既不清了,原网址也记不清了,貌似是下网址的主人写的:


http://www.badder.cn/


我主要对代码进行了如下改动:



1. 对micolog和wordpress的高亮插件的语法进行了比较分析,从而对高亮语法的头的生成代码进行了更改,从而使值适用于micolog。


2. 对html一些特殊字符进行了自动替换,如”>”替换成”&gt”,使高亮后的代码末尾不会出现类似”<stdio.h>”的多余代码。


3. 增加了对某些行进行高亮的功能,这个功能对于比较长的代码中需要强调某行代码是很有用的。



完成后的软件界面如下:


image


下面是上面这段代码的高亮结果:



  using namespace std;

int main()
{
cout << "test"<<endl;
}

下载地址:


编译好的dll:

源码:



使用方法:把dll考入windows live writer 插件目录(默认是C:\Program Files\Windows Live\Writer\Plugins)即可.


enjoy~


btw:问一个在windows live writer上发micolog日志的问题


我用wlw发日志的时候,发现其slug无效,感觉是slug没被传输,有人碰到类似问题并且找到了解决方案吗?有的话在留言里告诉我,谢谢~

Monday, October 4, 2010

十一闲逛

rt,顺便试机,直接上图

 P1000133

P1000214

P1000302

导出live space到wordpress(附雷图一张)

MS的live space业务貌似很快就要停了,今天有空,于是想把他导出成wordpress格式北方下来

但我不想用其官方迁移工具,貌似迁移后原space就不能访问了

于是,放狗搜live space的导出工具

搜到如下地址

http://rpsh.net/archives/move-live-spaces-to-wordpress/

按一下地址操作,一切顺利

不过本文要讲的是其作者的一个小彩蛋

倒完后,我看到左上角有个just cost 30RMB的按钮,原以为是广告,怀着用了其工具,点一下广告咱就两不相欠的心态,点了一下,谁知弹出如下页面:

看来伟大的春哥真是无处不在啊,一句信春哥值一块钱啊

image

时间是把杀猪刀

从水木picture版看到的一组图,有点感触,转存于此,并附歌一曲

http://www.xiami.com/widget/802273_2088864/singlePlayer.swf

1 2

3 9

6 7

5 8 4

20

Sunday, October 3, 201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