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uesday, October 26, 2010

香山行

昨天翘课去了趟香山,算是见识了举国闻名(貌似没有举世闻名,因为老外很少,不像长城)的香山红叶,结果有点失望,感觉也不过如此。不过,既然去了,传些照片mark一下。

山下的湖,名字忘了

P1000441

上山中,看到了红叶,有点兴奋,可惜不是枫叶

P1000463

红叶没怎么看到,看到一些红果,感觉不错,拍之

P1000488

终于看到了树上的红叶,可惜还不是枫叶

P1000539

历经千辛万苦,终于看到真正的红叶,枫叶!!!尽管没全红:

P1000605

全景一张,本来拍了几张全景,但发现由于失误,回来都无法合成,杯具

全景1

Saturday, October 23, 2010

由SB的天地图想到的

今天在reader上看到说有一个国家队-“天地图”上场了,忍不住试用了一下,试用完后,忍不住想骂一句SB。

延续了中国官方一贯传统,IE only,插件泛滥(CCAV的国家网络电视台也是如此,并且兼容性极差,我就没在我电脑上成功装过那IE的插件),一个先上两张sb图(还有其他sb之处,在此就不细述了,想了解的自己体验去):

其实,无论是从技术上来讲,要实现兼容其他浏览器并不是难事,但为什么他们不做呢。我不由想到前几天ICT的几个在银行的做开发的师兄的抱怨。

他们说,在那里,你会不会做事不重要,关键是你要会不会体察领导的意思,很多事,领导虽然叫你做,其实他是不希望你去做好,做好了你以后就惨了(具体原因没讲,莫非一次做好,以后会断了财路,要慢慢的,分阶段做,以便更好想国家要钱,纳税人要钱)。在如此环境下,人人都必须体会领导的心思(领导的心思,除了钱,啥也没有),哪还有心思认真做事,更何谈做出创新的东西。

说到这里,不由的想到cnbeta上关于天地图的评论:

这配色 这字体 这读入速度...绝了...换个说法叫改进空间很大啊 =_=

是啊,改进空间很大,也就是意味着继续吸纳税人的钱的空间很大!

至于为什么会造成这种情况,两个字,体制,具体不多说。

Micolog添加自定义模块

有时,我们的博客需要经常更新一些模块的内容,如广告栏,以及一些其他不同的人设置不一样的工具。为了方便管理,这些模块最好都要移到后台,这样就可以经常更改模块内容而不用更改博客源码重新上传。之前,我在colin-young的博客上看到了一篇如何后台管理侧边栏模块的文章,受此启发,我想也可以把任何位置的模块都实现后台管理,经过尝试发现可行,具体效果直接看本文的中间和下面,左边的广告条以及aboutme就行了。在此简述一下实现方法(和colin-young的方法几乎一样,只是将其推广了)。

  • 在“\micolog\model.py”搜索“blognotice=db.TextProperty(default='')”,在其后加入:
     YouModelName=db.TextProperty(default='') 



  • 在“\micolog\views\admin\setup.html”搜索“blog.blognotice”,在30行处关于设置blognotice的代码,仿照其语法,添加如下代码:
    <tr valign="top">
    <th scope="row">{% trans "YouModelName:"%}</th>
    <td><textarea id="YouModelName" style="width:95%" cols="45" rows="2" name="YouModelName">{{blog.YouModelName|escape}}</textarea>
    </td>
    </tr>



    继续搜索notice,大概170行有如下代码

    <input value="title,subtitle,...,default_link_format,blognotice" type="hidden" name="str_options" />

    在blognotice附近添加你的模块名


  • 在需要调用该模块的地方,如sidebar.html,single.html等模板文件中,加入调用代码:
    <div id="YouModelName" class="widget widget_YouModelName">
    <h3>YouModelName</h3>
    <ul>
    {{blog.YouModelName}}
    </ul>
    </div>



  • 上传部署,在后台即可以看到模块设置了,支持任何html标签(注意,不能够转义,默认的blognotice转义了,即上面那步为{{blog.YouModelName}}而不是{{blog.YouModelName|escape}})



Done & enjoy~

Friday, October 22, 2010

Google releases the in-page analytics

Today, when i check my google analytics account, I find a new funtion of analytics:in-page analytics.

Here given a preview of my blog‘s in page-anlytics:

image

In the official blog of google analytics, it is introduced as following:

When looking at Google Analytics reports, sometimes it’s difficult to visualize how visitors navigate on a given website page. To make this visualization easier, some users keep the website open in another browser tab so they can reference it while looking through reports. Others rely on the Site Overlay report in Google Analytics, which, admittedly, hasn’t worked as well it could.

In-Page Analytics. With In-PageAnalytics, you can see your Google Analytics data superimposed on your website as you browse.

You can find the full announcements at the google anlytics blog.

Thursday, October 21, 2010

Some opensource projects create by me

On this page, i will place some open source projects created by me~

And all source codes  are licensed by GPL3.0.

Projects created by when i am an undergradute student of USTC:

  • An PWM generater ip core:this is a ip core writen in verilog lauguage aimed at generating pwm wave at real time.You can download the source code of the project in the following address:
  • An 8088 IP core writen in verilog, this is a opensource ip core create by HaoxiangLi and me,the ip core has implemented 40+ 8088 instructions.You can view the project home in Google Code. And you can download it from my Skydrive:

Wednesday, October 13, 2010

Feeling Words

开文一篇,用于记载一些平时看到,感觉挺有道理的话:

Most important, have the courage to follow your heart and intuition.

--Steve Jobs Stanford Commencement Speech 2005

Don't let the noise of others' opinions drown out your own inner voice.

--Steve Jobs Stanford Commencement Speech 2005

孤单是一个人的狂欢,狂欢是一群人的孤单。

-- 阿桑《叶子》

孤独是人的宿命,它基于这样一个事实:我们每个人都是这世界上一个旋生旋灭的偶然存在,从无中来,又要回到无中去,没有任何人任何事情能够改变我们的这个命运。

-- 周国平《爱与孤独》

下君尽己之能,中君尽人之力,上君尽人之智

--《孙子兵法》

没有比漫无目的地徘徊更令人无法忍受的了

-- 荷马史诗《奥德赛》

等待是最漫长的绝望,绝望是最完美地等待

--未知来源

more adding...

组会随感

今天下午开例会,在讨论中,感觉受益匪浅,自己也有一些体会,写日志一篇mark之。

1.关于选题:

计算机作为一门工程学科,选题其实最大的来源还是工程实践,也就是工程中碰到的一些问题。但是,作为学术研究来讲,就需要把工程中的具体问题挖掘出来,形成一类问题,或者说一个问题模型。比如说,我们在芯片设计中会碰到关于两个时钟域的同步问题,也许从工程角度,我们可以找到一个很简单的方法解决,某个时钟域每隔一定时间发送时钟信息给另外一个时钟域;但是,从研究角度,我们就可以对其进行抽象:其实这问题的本质是一个分别分布式系统的时钟同步问题,这又涉及到了各种情况,节点数的多少,消息传递的延时与误码率,时钟频率是否相同,等各种情况,当我们想到这一层的时候,我们的一个小工程问题就已然变成一类问题或者一个问题模型,其应用领域也大大扩宽。

另外,就是要注重选题对整个学科的意义,这一点对于做理论(发JACM这类的期刊)的尤其重要,比如说上面的时钟问题,其意义就非常重大,现代计算机的任何运算都是通过时钟来同步的,对于分布式系统来说,时钟同步就至关重要。(其实,正如cyj师兄所言,时钟问题在很多领域都是一个大问题,比如说在物理学,把时钟问题搞清楚了,相对论也就出来)。

2.关于问题的切入点

对于大部分问题,其可研究的方面有很多,还是拿上面的时钟同步问题来讲,我们可能关注同步的误差,也可能关注同步时间,对于同步所耗的时间,可以细分为平均同步时间,最优以及最差的同步时间。

由于精力与文章篇幅所限,我们不可能对问题的任何方面都去考虑,任何方面都得到一个最优解。这时候就要求我们要从某一个角度去切入。个人认为,最好的切入点就是该点是一个大家普遍关注的点,并且之前没人做过(别人做过的,去优化,除非有本质的提高,比如O(N)变成O(logN)否则意义都不大),比如说同步时间(之前很多文章都是对误差进行讨论)。

当然,切入问题的最高境界就是发现新的问题,新的领域,比如说关系数据库,图灵机模型,不过,这只是天才才能做到,我等庸人不提也罢。

3. 关于问题模型的建立

当问题切入点确定以后,就必须要对所研究的问题进行数学建模,为了简化模型,在对问题结果影响不大的情况下,我们可以在模型中舍弃一些次要参数。

有时候,即使对某些参数进行了舍弃,模型可能还太复杂,这时候我们可以考虑对模型中的某些参数进行限定。而这种限定有的不会减少模型的适用性,有的则会。

还有一个方面的考虑就是纯功利性的,那就是为了使我们所用的算法的结果更好,更有震撼力,从而文章更容易发表,也需要对某些参数进行限定(也许以后的优化工作就可以集中于减少这种限定)。

4. 关于结果的展示

当问题模型建立好后,并且我们采用了某种算法进行解决后,就需要展示结果了。

首先,展示的方式,对于理论问题,则往往只需要理论计算和证明;而对于工程问题,最重要的是试验结果(虽然很多实验结果都是在特定参数呈现的),当然,有理论支持更好。

实验结果展示的另一个方面,就是对比,要是前人有做过类似工作,就必须和前人比,尽管可能其切入点不一样。倘若没有前人做过,就必须找一种比较容易想到的算法进行比较。

That’s all~

 

btw:小记一下今天看到的雷事:

今天在未名空间看到一个新闻,讲的是我D的记者招待会,有以下雷人内容:

记者:  LiuXB妻子LiuXia为何被软禁?
马朝旭:我不认识你提到的这个人,你说的情况我也不了解。
记者:  难道你不知道LiuXB吗?
马朝旭:你刚才说的是他妻子。

我觉得甚雷,于是在oops-tech group 上分享了,谁知道,grapeot速度回复了一条更雷的:

和一个单纯MM聊天

“你知道武藤兰么?”

(MM摇头)“不知道” 
“你知道小泽圆么?” 
(MM摇头)“不知道” 
“那你知道宋慧乔么?” 
(MM大吃一惊)“她也拍那种东西?”

雷事完了,最后说一句,做人莫装纯,装纯遭人轮,人如此。。。

dolphin-crash